- MimiVsJames 美股輕鬆談
- Posts
- 投資小白的第一堂課:你該先搞懂「長線 vs. 短線」
投資小白的第一堂課:你該先搞懂「長線 vs. 短線」

這不是一篇理論,是決定你未來賺錢與否的重要「起點」。
你以為長線穩健,但可能一放就是十年沒漲; 你以為短線靈活,但可能一秒鐘就把帳戶腰斬。
搞錯了方向,你不只是少賺,有時候輕則這檔報酬歸零甚至變負,重則資產歸零。阿不然就是今天賺賺明天賠賠,感覺做了很久都賺不到什麼錢?帳戶怎麼搞來搞去一直水上水下的浮浮沉沉,夜深人靜時會很沮喪,別人賺錢很容易,我賺錢像登天.....
你常會聽到以下....
「我做的是長線投資」
「我比較喜歡短線操作」
「做長線比較好,跑來跑去賺不到什麼錢」
「做短線比較會賺隨便一檔就是10%報酬,噴一下就是30%,什麼長線投資?」
乍聽之下,好像只是個人偏好。但這會是你投資人生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命運的青紅燈(紅綠燈)。走對方向,你可以逐漸變富, 走錯方向,不只帳戶虧損,從此對股票沒有太多信心,也不知道該怎麼做股票,然後像快要沈到大海的人,看到枯木就想抓,到處加入股友社,今天聽這個老師講有道理,明天又聽到那個老師講又很有道理,最後兩邊噴來噴去,你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搞得很煩躁,乾脆刪APP。
這堂課讓你學到的三件事:
長線與短線的本質差異
為什麼這是投資路上的「第一個分水嶺」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哪一種策略,重點是「怎麼做」
我也曾經搞錯失敗過:一開始就錯,讓我繞了很大一圈
我念的是經濟和金融,後來也學了統計與數理模型,現在的工作更是每天要處理市場數據與投資研究。但我年輕時後的那個投資經歷,也是非常慘烈。
因為我跟許多人類似,犯了一個很多投資新手都會犯的錯誤:
用「長線投資的思維」,去做「短線的操作」,然後告訴自己:「反正被套牢就放著,當作長線。」
這樣下來,我的投資帳戶像是永遠走在模糊地帶,漲也不清楚要不要賣,跌了又不願意認賠。
多年來我都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句點醒我的話,改變我對投資與交易的根本理解
直到我正式進入金融圈,開始成為一位研究員。那時我每天都在寫報告、分析基本面、推估估值,做的都是很「長線」的事。
有一天,我的主管看著我操作股票,冷冷地說了一句話:「整天在寫長線分析,然後自己做股票,是做短線?這樣對嗎?」
我才真正意識到:我過去的混亂,其實就是因為觀念沒分清楚,自然操作行為上也沒對上置榷的策略,這樣是要怎樣長時間累計下來賺到錢啦?
搞錯,就會常常看不懂。搞錯,就會常常搞混不知道在做什麼。
什麼是長線?什麼是短線?
這其實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的時間標準。
你應該問的是(或夜深人靜時想想):這筆錢打算放多久?你對這檔股票的期待是什麼?它在我的資產中扮演什麼角色?
舉例來說:
如果你打算投資標普500 指數ETF,並持有 20 年,那這就是「長線投資」。---->很簡單沒問題。
如果你買了 NVDA,打算放三個月,那相對於 20 年來說,就是「短線操作」。
但有些人說:「那如果我買NVDA打算放一年,這算是長線還是短線?」
關鍵不是絕對的年數,而是這筆投資的預期持有時間:
關鍵不是「一年」這個數字,而是你對這筆錢的設定。如果你其他資金都是長抱十年、二十年,那這檔股票放一年就算短線;但如果你平常都做當沖、波段,那放一年對你來說已經是長線了。
你不只是在投資一檔股票,重點是在安排你的人生財務規劃。很多人不會把投資與人生結合,投資是投資,人生是人生,但投資與人生其實是一起的,「時間」就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了,仔細想想看是不是?
但...你會問:我還是不知道怎麼選耶?怎麼辦?....那就先做一個實驗
很多新手會卡在中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長線還是短線。那該怎麼辦?
這裡提供你兩種方法讓你看清你自己:
方法一:分成兩個帳戶
你可以使用兩個帳戶(或同一個帳戶中分別管理),買一樣的股票,比如 SPY 或 NVDA:
一個帳戶你設定「絕不碰它,打算放超過一年以上」,試試看模擬長線策略。
另一個帳戶你就用短線方式操作,同樣的標的。
一年後看看哪一種績效好、哪一種法式讓你心情比較穩定,講白了就是哪一種方式你比較賺得到多一點的錢啦,那你就會更清楚自己比較適合什麼。
方法二:問自己個性(前提是你要真的了解自己,不能騙自己)
你是保守型、喜歡穩穩賺、抗壓性沒那麼高—→那你適合長線投資。
如果你是積極型、喜歡短期衝刺、能接受虧損與波動—→那可以嘗試短線操作。
前提是....你是要真的了解自己,不能騙自己:
但說實話,很多人剛入股市連自己是什麼型都搞不清楚,怎麼會知道自己的投資性格?那你就把自己當實驗:跟這位「市場」男或女朋友交往一年看看,再決定你想不想這樣的方式繼續走下去。
我服務過的公司,也接觸很多客戶(大戶),他們有時候會騙自己,明明一開始問券調查都勾「很保守」,結果提供保守的策略給他後,反過來罵我們,為什麼不買那個...為什麼不買這個...一直飆..一直飆你是哪隻眼沒看到嗎?...超兇
投資千萬不要欺騙自己,你認不清你自己的投資個性,就人家到處買到隨便賣,這樣神仙(財神爺)也難救你。
那到底是長線比較好?還是短線比較好?
很難用「好」或「壞」來區分長線與短線,股市裡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真正重要的是:哪一種適合你。
只要你選對策略、配合個性,不管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操作,都有機會賺到錢、操作起來也會更舒服自然。
我的失敗經驗讓你少走冤枉路:
我投資人生犯過最大的錯,就是用長線思維去做短線操作,失敗時又告訴自己「要放長線」當成藉口,結果股票投資「短線變長線,長線變壁紙」。
不要像我年輕一樣,傻傻分不清什麼是長線或短線:
該停損時不停損
該出場時不敢賣
該加碼時遲疑不前
長線跟短線最大的差別,不只在持有時間,更在心態、節奏與風控方式完全不同。你不能用兩種邏輯去操作同一筆資金,那只會讓你永遠進退失據。
給你投資的第一個建議:
搞懂長線與短線的差別,也搞懂你自己。因為,你的第一步,會決定你以後能走多遠。
投資很難,但也可以很簡單。從認識自己開始,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人,就像交往也不是第一次見面就知道能不能結婚。
給自己一點時間,在市場裡多認識幾個面向的「自己」,然後你會知道,什麼才是你的路。
什麼時候該進場做「長線」?不知道就用消去法比較簡單
如果你打算「長線」持有某檔股票,它的進場點就不應該是..:
股價創新高的當下
媒體天天報導,連你家巷口的阿嬤都知道
身邊親友都在討論、甚至連不投資的人也想買的時候
連你家小黑也都知道,搖搖尾巴跟你說:我都知道你天天在看真愛:NXXA
相反的,真正適合做長線投資的時機,往往是在以下狀況:
該產業剛經歷過一波修正或下跌
市場關注度低,媒體沉默
你做了研究,仍對公司基本面或財報或產業前景有信心
這時候進場,才能做到「便宜買進」,讓時間幫你發酵。
你也可以觀察一些公開資料,例如:
主流分析師給出的合理股價區間
該公司在過去幾年本益比的區間
或是股價跌回過去均線、或合理估值模型的下緣
這些都是長線進場的重要依據,而不是單純的我「覺的」「很便宜」。鉿?什麼?...你覺得很便宜,但別人覺得還很貴勒...
長線投資的三個核心關鍵
一、買進的時機:等待市場冷卻
二、買進的價格:等待合理甚至低估
三、買進後的處理方式:等待時間發酵
只要這家公司基本面穩健,時間會透過「複利效應」幫你累積報酬:
公司每年賺錢、配息
每股盈餘提升、股價跟著走高
股價與你的成本價越拉越遠,最後實現資本利得
這就像滾雪球一樣,剛開始很慢,但越滾越大。你只要在對的時間點堅持下去,就能成為那個在雪坡下接住財富的人。
現在轉個場:短線投機又是什麼?
講完了長線投資,現在我們來聊聊短線投機。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請你思考一個問題:
昨天我在社群平台上發了一張圖,上面寫著:「ABGO 的股價,九年來首次超越了 NVDA。」
請你想一想回答:你現在會想長線投資AVGO,還是短線投機?
請你暫停一下,想一想,然後寫下你的答案。最好能留言與別人互動,因為透過思考與討論,你會更清楚自己的投資觀念是什麼,並從中成長。
以AVGO 為例,認識短線操作的核心
我們就以這則「AVGO 超越 NVDA」的這一個來舉例:
AVGO 是一家財報漂亮、營運穩健的公司,如果你現在觀察的是它「短期」的股價變化,你會發現:
這檔「股價很會動」耶===>這才是「短線投機」最重要的「基礎」---->「先求很會動,再求很會漲」。
這就是所謂「動能」,就是股價是否正在上漲。換句話說,它的線圖從左下角一路往右上角一路往上
大多數操作美股的投資人,習慣做「多頭策略」,買進之後,希望看到的是上漲。而只要價格在漲,市場就會吸引更多資金進場,形成正向循環。
所以說:
股價的短線動能 = 資金願不願意進來 = 你能不能賺錢,這三者間的邏輯基礎你要看得懂
這時候,有人會問:那是不是只要動能強、業績就一定好?不一定
投資陷阱:
股價動能強,不代表基本面一定好。
基本面好,也不代表動能一定會強,或是你可以隨時進場做長線。
這是很多人常常搞混的地方。你可能看到一間公司財報很好,但它股價已經漲翻天,這時候進場長線投資,反而可能被套在高點。
一堆常常在Social Media貼文這家公司基本面很好,但你買了都不漲?你想想是不是你也是這樣,根本的原因是你搞不懂什麼是長線什麼是短線,人家(也許那些人家也不懂)談的基本面主要是長線思維,但你卻一天到晚問:「為什麼基本面好」都不會漲?為什麼?為什麼?通常世界上如果有你想不通的問題,但這問題一直都存在在這世界上很久了,那你要想想看,這問題是出在你身上,不是在外部上。
小白最容易犯的錯誤:錯把動能當價值、把高點當便宜
講到動能,我們要來談一個讓你快速理解短線獲利機會的核心觀念:
只要動能夠強、股價向上衝,你就可以操作——這就是短線投機的本質。
動能強的意思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有人在買啦,股價在漲啦」。當看到股價從左下角往右上角走,那就是標準的多頭行情。只要你是做多(買進股票等它漲),那你最愛看到的就是這種「往上跑」的線圖。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你一定要理解:
短線不是投資,是「投機」。你是在下「賭注」。那既然是賭博,就不能只是憑感覺。你要贏,必須掌握兩件事:
一、勝率高:你出手時,要有大概率是對的
有明確動能、有放量突破、有消息面配合,這些都能提高勝率。
二、盈虧比佳:每次出手贏的潛力,要遠大於可能虧的風險
設好停損2%,但目標漲幅是10%或更多。止損:2%,止盈:10%(這個不是隨便亂設的,是有機會達到的目標)。
※如何設停損、止損、止盈,以後會專門出系列的文章。
這些就是所謂的「賭局條件」。你是個聰明人,不要平常自己省得要命,捨不得吃好的穿好的,但看到股是就失控,一天到晚拿錢去股市,當火山孝子,幫別人養家庭。不要隨便亂賭,要賭就要選一個你知道機率偏高、風險可控的下注方式。
就像你去賭場,不會亂選一台吃角子老虎,而是會先看一下:
這台出 777的機率高嗎?有沒有人剛投了很多錢?剛出完了嗎?或是輪盤壓紅或壓黑哪個比較值得?
你至少會這樣分析,對吧?
短線操作也是一樣:你必須用數據、圖形、資金流,去提高自己的勝率與期望報酬。
再來,有人會問:所有股票都可以短線投機嗎?什麼時候可以做?漲多還能追嗎?
答案是:都可以。重點不是股票是誰,而是當下有沒有動能、有沒有勝率。
即使某檔標的物,已經從 1 元漲到10萬元(像比特幣),只要10萬還會漲,那你還是可以試試看投機,只要你知道:
自己進場是「看動能」,不是看「價值」
自己有設好保險(停損、資金控管)
這一切不是要你「盲目」去追高,而是告訴你提醒你:即使是高位,只要策略清晰、風控做好,都有任何賺錢的機會。
所以要記住:
短線能不能做?不是看股價高不高,是看你出手的那一刻,有沒有勝率、有沒有帶好防護裝置。
最後,很多人會問:「那投機是不是就和基本面無關了?」
答案是:有關,但不是重點。基本面好壞在短線上是變成題材,就是動能的柴火。
短線你做的是動能交易,不是價值投資。你不一定要等公司發財報翻倍,而你常常等在等市場上有更多人FOMO後面持續搶著追價前先進場,之後他們要就丟給他們….就像無人機UMAC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討論了(但還沒到瘋狂的地步)。
觀念一定要正確--->怎麼知道有沒有人會FOMO?上社交媒體網看一下囉...
也就是你短線關心的重點:不是在分析這家公司十年後能賺多少錢,而是在看三天到一週內有沒有人比你更願意出更高價。
這就是短線投機的世界:不是買價值,是買情緒,是買節奏,買一個短期的「夢」(上漲夢)。
那到底怎麼做,才能最快賺到錢?我想發大財
(應該有很多人看到這裡都不想繼續看文章,只想問我到底要怎樣才賺錢,講一堆....)
幾乎所有剛進市場的人,第一個問題都不是「風險」,而是永遠都在問問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給我賺快一點?」
真的有一些策略,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賺到錢,但那些方法有一個共通點:風險高、難度高、心態不穩就會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花很多時間教你分辨「動能」(短線)與「價值」(長線)的原因。也就是我把兩個專欄分開的重要原因。
因為只有當你分得清楚,你才知道:
哪時候該快進快出、賺價差(短線)
哪時候該慢慢佈局、讓時間幫你滾出雪球(長線)
未來會專門出一篇來教你:短線投機能賺錢的幾個條件。但在那之前,請你先記住一件事:賺錢的第一步,不是技巧,而是搞清楚你是在用什麼邏輯賺。不要讓自己在還沒分清楚「為什麼而買」之前,就急著想「怎麼賣掉賺最多」。
如果你能從這篇文章中,把「長短線的邏輯」分清楚,讓這件事真正內化成你的決策,那你已經贏過市場上八成的人了。因為只有你真的搞懂了,才不會在市場一熱就跟著人家在那邊亂動,才能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穩穩獲利。
未來我們會持續用這樣的方式:用時事舉例+概念講解+留言互動,幫助你釐清這些最容易誤會的投資觀念。
長線與短線的資金配置與心法
假設你現在手上有一筆資金,比如 100 萬,你可能會問:「我可不可以全部拿去做短線投機?這樣賺比較快?」
答:不行。因為只要你做的是短線,就代表你有可能賺,也有可能賠。
你這 100 萬如果全放進短線,每天都在賺賠之間來回震盪,資產就像風中浮萍,一下被拉上去,一下又被打回原形,久了心態會崩、決策會亂。
正確的做法是:
把這筆資金分成「穩健耐心的長線投資」與「策略清晰的短線投機」兩個部分。
短線投機,滿足的是你內心那個「想快點賺到錢」的聲音;
長線投資,則是讓你的人生財富真正能被時間拉出曲線、走向複利。
結論:
什麼是長線?什麼是短線?
「長線 vs 短線」不是一個死板的時間分界,而是:
你買進這檔標的時的目的是什麼?
你對它的認知與信心程度到哪裡?
你願意給它多少時間開花結果?
舉例:
買一檔 ETF 想放 20 年,這是長線。
買一檔個股打算放三週,是短線。
但你今天追一檔熱門 AI 概念股,只想搭一波熱潮,那就是短線投機。
該如何面對這兩種操作?
長線投資:像一封寄出的家書,得等時光慢慢帶回回音,你寄出的是時間與信任,收到的是歲月沉澱後的回報。
你不能因為今天股價跌5%,就質疑它的價值。
你不是在看今天市場資金愛不愛它瘋不瘋它,是在看一段期間之後,它是不是還能照亮你的帳戶。你要像愛你的另一半或小孩一樣跟他在一起。
短線投機:像打仗,也像搶銀行,你要進得快,也要退得乾脆
而短線投機,沒那麼浪漫。它更像是一場臨時的突擊任務。
你要做的,是迅速發現目標、確認動能、下手快狠準。你來不是跟他什麼「天長地久,而是只在乎現在有沒有」。
這時候,比的是眼光準。誰能較早發現資金正在進來,提前佈局?誰能提早離場、在回檔前把獲利收進口袋?那個人就是贏家。(眼光+電話線缺一不可===>想想阿姨,阿姨給我們上的一堂課)
短線操作要有紀律、有風控,該跑就跑,不能猶豫。 你不是在跟股票談戀愛,而是在跟動能打遊擊戰。前提是:你知道你為什麼進、什麼時候退、輸了會損失多少、贏了該賺多少。
這就是短線投機的真相:不是靠信念,而是靠計算。選擇「正在動的股票」、確認「市場資金正在進場」、搭上「社群與討論熱度的共識」,你才能提高勝率。一檔股票從左下角走到右上角的過程,就是你該進場的時候。你不是在等公司未來有什麼黑科技新技術,你是在賭「現在市場熱不熱瘋不瘋它」,並設好停損與退場機制,把風險控制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
Fact-based news without bias awaits. Make 1440 your choice today.
Overwhelmed by biased news? Cut through the clutter and get straight facts with your daily 1440 digest. From politics to sports, join millions who start their day informed.
Reply